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三章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第1/2页)
因为文登营的迫近,滦州清兵军营如临大敌,没有了左右两路大军的策应,以两黄旗为主的留守清军慌了手脚。 中军大帐,中路大军的满清贵族和将领们齐聚一堂,商议对策。 济尔哈朗脸色憔悴,望向众人:“文登营越过左右两路大军直奔滦州,该如何应对,诸位可有良策?”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无人应答。 原本以为退守滦州是最安全的,没想到一夜之间成了最危险的所在。相比其他各路明军,文登营才是最棘手的对手,辽河夜袭阿济格、朝鲜大胜豪格、京城挫败多尔衮,这几场战役彻底摧毁了大清面对明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杜度被俘和阿巴泰的阵亡更是大清之耻,这样的敌人,谁敢轻视? 满清权贵中虽不乏好战的强硬派,但这些人大多调往多尔衮和豪格的左右两路大军——比如没有在文登营手下吃过亏的豫亲王多铎——留守滦州的亲王贝勒们大多不愿与强横的敌人拼命,济尔哈朗询问对策,自然无人愿意出头。 看着沉默的众人,济尔哈朗不易察觉地叹了口气。这些人以两黄旗的贵族为主,习惯了在皇太极的庇护下享受征战劫掠带来的福利,论冲锋陷阵的劲头,比不过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也不如豪格的正蓝旗,打打顺风仗还行,让他们领着脑袋与强横的对手拼命,只怕很难。 可是文登营已经步步逼近,是战是撤,必须拿出应对的法子,没有退路可言。一想到依旧昏迷不醒的皇太极,济尔哈朗头疼不已,宛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喘不过气来。自己的生死倒是其次,大清皇帝的安危系于自己一念之间,这个责任怎么担得起? 他望向下首一人,问道:“谭泰,你负责西面防御,现在敌人已到了何处,离滦州还有多久的路程?” 出身舒穆禄氏的谭泰是镶黄旗固山额真,负责整个滦州军营西面的防御,也就是面向北京方向最重要的防线。他闻言站了起来,答道:“今早探子回报,文登营已经到了丰润县,离滦州约一百里,若是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可至,不过其部多为步军,最快也要两三日左右。” 众人一阵骚动,一百里的路程,若是换做全员骑兵的清军,朝发夕至,敌人可谓逼到家门口了。 济尔哈朗继续问谭泰:“西线由你负责,若是你来指挥,面对文登营,你会怎么打?” 谭泰迟疑了片刻,然后回答:“若是只有两黄旗镇守大军后路,自然要坚守滦州,等待左右两路大军会师,不能被一支孤军深入的明军乱了阵脚……不过,圣上圣躬违和,至今未醒,为保全圣上万金之躯,从山海关出关,似乎才是万全之策……” 这句话说得漂亮,其实说白了就是撤退,面对来势汹汹的文登营不战而逃。济尔哈朗有些失望,这么做就等于抛弃了两白旗和正蓝旗,而且也无法向皇太极交代。他望向其他人:“谭泰建议出关,诸位的意思呢?”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站了起来,不急不忙地说:“我赞同谭泰的意见。文登营让其他明军拖住睿亲王和肃亲王,摆明了就是想直捣黄龙,用心险恶。两黄旗不怕打仗,但圣上的安危高于一切,切不可被明军牵着鼻子走,及早出关才是上策,在关外再与两路大军会合也不迟。” 济尔哈朗一看,却是谭泰的兄长,舒穆禄·扬古利,一等总兵官、世袭超品公,正黄旗的元老级人物,他加上谭泰,就是两黄旗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即使自己被授予临时统帅之职,也不能对两人的意见视若无睹。再看看众人,有人频频点头,有人低头不语,看来赞同或者默许撤退的人不少。 济尔哈朗深吸一口气,提高了声调:“圣上交代过,大清举国之兵而来,耗费钱粮无数,切不可空手而回,况且关外劳力急缺,虏获丁口是重中之重,事关大清国运。你们可要想清楚,若是这么走了,待圣上苏醒后,如何向他交代?” 听到这番话,谭泰等人一时语塞,皇太极在病榻上的交代确实如此,济尔哈朗倒也没说错。 吏部启心郎索尼眼珠转了转,站了起来:“郑亲王所言极是。圣上乃圣明之君,高瞻远瞩,他的话万万不可违背,我不敢苟同擅自出关的提议,为今之计,唯有上下一心,击退来犯之敌,接应左右两路大军和虏获的丁口、钱粮后再行出关。” 议政大臣图赖也站了出来,附和索尼:“启心郎说得不错,大敌当前,妄议撤退就是违背圣旨,敌若来,我必战,大清勇士何曾怕过猪羊一般的明军?” 索尼和图赖同样是两黄旗贵族,虽然资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