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_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载之下公论(求推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载之下公论(求推荐) (第2/2页)

 胡子睿知道熊廷弼的急脾气也是属于这种,身为上位者应该施展其才,而不应当使书呆子们在旁边鼓噪;在这一点上,万历皇帝就做得很好,他在萨尔浒之战后果断启用熊廷弼,熊廷弼初任辽东经略时,言官也有很多人弹劾他,万历皇帝一律留下这些奏章,不加以理会;他对书呆子们很多时侯选择留在宫禁中,即不批示也不交到朝堂上议论,但是对熊廷弼所上的每篇奏章,却很重视,不但必看,但经常做指示,相比之下,天启皇帝的做法就太不高明了!

    在胡子睿看来,大明开国三百年以来,以文臣能任边疆之事者,惟曾铣和熊廷弼耳,然而,这俩人都没有好下场,岂能不为英雄一叹也!胡子睿在心中暗暗念道:魏忠贤,就为你冤杀了大明在辽东的擎天之柱--熊廷弼,你就应该死一千次、一万次!

    广宁失陷后,辽东经略成了一个人人畏惧的位置,皇上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鉴于前车之鉴,连续三次上疏,死活就是不肯去辽东,结果皇上一怒之下,把解经邦‘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然而辽东的这个烂摊子总要有人接手才行,就在天启皇帝为辽东经略一职的人选犹豫不绝的时侯,前任兵部尚书张鹤鸣曾经在退休前给皇帝上过一道奏折。

    张鹤鸣推荐了一个辽东经略的人选,他就是王在晋:“自辽患以来,经略死难系狱,累累匪一……今日经略,难于前日之经略万备矣。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肩重如迎刃理丝,但秉正不阿,人醉独醒,独臣于在晋两人耳……在晋不足惜,如辽事何,此今日酿辽事大祸根也。此臣不顾嫌疑,不顾仇害,为国家大计而吐肝胆于皇上之前也。“

    卢象升此时也插嘴笑道:”看来这位张司马(古官名,春秋战国时掌管军政军赋。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对王在晋是欣赏得很啊!“

    王在晋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今苏州市太仓县)人;他于万历二十年(公元一千五百九十二年)考中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任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他是个实干性的人才,对河道、海防、军务都有研究,因此在隆庆元年(公元一千六百二十年)被任命为总理户、兵、工三部侍郎。

    王在晋所著的《海防纂要》曾论及广般及福船的利弊:“广船视福船尤大,其坚致亦远过之,盖广船乃铁力木所造,福船不过松杉之类而已,二船在海若相冲击,福船即碎,不能当铁力之坚也。倭夷造船,亦用松杉之类,不敢与广船相冲,但广船难调,不如调福船为便易,广船若坏,须用铁力木修理,难乎其继,且其制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在里海则稳,在外洋则动摇。广船造船之费倍于福船,而其耐久亦过之,盖福船俱松杉木,楸虫易食,常要烧洗,过八九讯后难堪风涛矣,广船铁力木坚,楸虫纵食之也难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