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挂冠而去 (第1/2页)
李白原本以为,邵阳少年得意,刚刚千秋节上献《十事要说》,平步青云,应该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却不料,邵阳自己反而做出了不得志的感叹。 却也正触动了李白的心思。 他们,真是是一类人。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也不由叹息。 李白说着,已经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摸酒杯。 自然是摸了个空。 邵阳看他模样,脑海里面却忽然冒出了另一首词,他长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词!” 李白不由眼前一亮。 邵阳所吟,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之后,写下的一首词。这词之中,看似写寻常之物,其实却是他将自己的心境一种阐述,甚至升华。 苏轼的洒脱,豁达,超然物外,尽数在这一词之中。 李白自然是没有听过的,但他的文学造诣,自然一下就捕捉到了这一首词的绝妙之处。 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词家,他们的灵魂、感受在这一刻遥相共鸣。 “这是何人填的词?”李白问道。 邵阳道:“我只听闻是一位叫做苏轼苏东坡的隐士所做。” 他并未冒认。 李白也点头,他相信邵阳所言,这首词,绝非邵阳所能做出。相谈许久,他对邵阳的文学造诣已经十分清楚,还不错,但还没有到这种一词写尽一种情绪的地步。 这一词,当令无数诗词再无颜色! “惜无酒哉。” 李白沉默半晌后,却是忽然发出了这么一声长叹。而后,李白翩然起身,向着邵阳微微见礼,“白多谢虎林点醒。” 邵阳连忙离席相避,“岂敢?我也只是说自己的心事而已。” 李白一笑,飘然起身,“虎林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了。” 邵阳一愣,很快明白过来他的意思。 这是要挂冠而去? …… 第二天。 翰林院。 唐朝的翰林院设在大明宫银台门附近,所以又经常以银台来代指翰林院。李白也有“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的诗句留下。 可谓是位于大唐的中心地带,地位十分尊崇。 这一天一大早,新晋的供奉翰林钟谨,很有些意气飞扬的来到这里。此时的翰林院虽然还没有后世那么重要的地位,但作为清贵之地,可以时时觐见当今陛下,所以也显得十分重要。 说高一点,简直堪称“白衣卿相”。 钟谨通过“千秋节”,一举得到这样的高位,他的心中也十分得意。 “大人。” “大人。” 钟谨刚刚来到这里,已经有两个太监连忙一左一右迎上。 钟谨微微颔首,“杨相国过来了吗?” 正说着,就见另一旁一座大轿落下,左右两旁有侍卫掀开帷帘,杨国忠从其中迈步出来,“言信”。 钟谨连忙迎上,“相国大人!” 杨国忠微微点头,率先向翰林院内走去。 钟谨跟上。 杨国忠一面在前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