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八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 (第2/2页)
且,你的情况还有些特殊,你所掌握的金吾军,是京师左右少有的能战之军,你如果冒然站队,官家有可能会将你调防。” 蔡仍神色一凝,道:“小侄也是这么认为的。” 蔡京语气一转,又道:“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官家事多,有些小事未必会注意得到,所以,你做事也不用太过畏首畏尾,这样也是成不了事的。” 蔡就一点,蔡仍就透。 蔡仍瞬间就明白了,蔡京所说的是,赵佶未必会知道金吾军可能是京师左右最能打的军队。 有人说,这怎么可能,中央禁军的战斗力之差,不是人尽皆知嘛,赵佶这个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 这么想的人,还真错了。 当初,蔡仍的外公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制变法,推行了很多新政,将兵法就是其中之一。 将兵法是兵制改革,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弊端。 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 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王安石实施将兵法首先对全国的军事部署进行了调整——他在京畿设三十七将,鄜延五路设四十二将,东南六路设十三将,全国计设九十二将。并派“尝经战阵大使臣专掌训练”,“早晚两教”,“日夜按习武艺”。 (宋时一将,其级别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军,但将的人数不等,往往从三千到一万不定。) 从军事部署上看,力量最强的是鄜延五路,直接面对西夏,明显带有主动向西夏开战的意图,次之为京畿(即京师),三十七将“拥卫京师”,主要用于防范北辽南侵。 自熙宁七年始,王安石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一百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一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 后来,即便随着历史的变迁,各地各将均有调动,但京师附近其实还是有十几万大军——其中,开封府界有兵马大约四万,京东约有五万,京西约有两万。 在赵佶的角度来看,金吾军只不过是这十几万甚至是这百万大军中之五千,蔡仍只不过是这上百将之一,而且,金吾军的驻地虽然离京师不远,但也远没有另外十数支被赵佶视为亲军的军队离京师近,更何况,东京汴梁城里本就有御龙直、天武等步军,内殿直、捧日等马军,还有从宿卫、宫廷宿卫、总领护卫等等一大批军队。 所以,赵佶不可能像别人一样看重金吾军、看重蔡仍。 事实上,赵佶的视角也不难推测——如果赵佶不是这样的视角,他心得有多大,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发动对辽的战争,他还不赶紧将所有精力用在巩固京师的防御上,要知道这可是保卫他身家性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蔡仍冲蔡京恭恭敬敬一拜,道:“谢伯父提点。” 蔡京点了点头。 蔡仍迟疑了一下,又道:“小侄有一事相求,万望伯父能帮一帮小侄。” 蔡京道:“我一赋闲在家的老人,还能帮到你吗?” 从蔡京的话中不难听出一丝落寞,由此可见他有多舍不得那个相位、那个权力。 蔡仍道:“伯父虽已不再是宰相,但伯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在庙堂之中也仍就是咱们大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谁敢小觑伯父?” 蔡京玩味一笑,不置可否道:“那你说说吧,想让我帮你什么忙?” 蔡仍道:“小侄想跟伯父求一个人。” 蔡京看了蔡仍一眼,道:“是去你金吾军任知金吾军给你当傀儡?” 蔡仍也没否认,他道:“小侄就是想做些事,又不想被人指手画脚。” 虽说按照将兵法的规定,没有人能干涉蔡仍训练金吾军,但知金吾军如果真跟蔡仍刚起来,那蔡仍在金吾军中可就会处处受到知金吾军的掣肘。 这当然是心有反意、将金吾军视为自己的禁脔的蔡仍所不能容忍的事。 因此,蔡仍这次回京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蔡京当政,最是强势,也最讨厌别人掣肘,因此,蔡京是可以理解蔡仍的想法的。 但蔡京并未就此一口答应下来,而是说道:“就算我有合适的人,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将他安排进金吾军中去。” 蔡仍听了,很自信道:“只要伯父肯借人给小侄就行,其它的,小侄会自己去想办法。” 见蔡仍自信满满,蔡京不禁暗中感慨:“他已经不是一年前那个刚刚来京需要我蔡家庇护的官场新人了,现在,他的人脉已经建立了,就算没有我蔡家的庇护,他也已经不可小觑了……才一年多时间,他就已经成长到了这种地步,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