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投其所好 (第1/1页)
只要是人改卷,就有主观意志,一篇文章好不好,考官的主官印象极为重要。 如果经义的理念得到主考官的认可,中举的事便十拿九稳,如果正好与主考官的理念相左,那文章既是写的花团锦簇,也是落卷、落榜。 孟行先不急落笔。 这次主持乡试的是朝廷派下来的大员,自来南阳郡就深居简出,免了一切人情来往,从不参加任何线下活动。 做出态度,表明为国取士,以此避嫌。 但消息灵通之辈,早就知道其身份,便能根据其过往、文章、喜好,来判断他的理念,以此投其所好。 朝廷既派这个人下来,其实也代表着目前朝廷的风向。 如孟行这般寒门弟子,蝼蚁一般的底层,本来是没有这样消息渠道的,科举考试好似蒙着头撞大运,有实力的部分,运气的成分也很大。 孟行在中元宴以及百家宴上的活跃,终于也是有了回报。 昨日百花宴后便不同了,老郡守已暗中派人告知孟行今科主考官是何人。 要说再多,也是没有的。 老郡守只是提点、投资,又不是帮儿子上岸,能提点已经很不错。 不过仅此一消息,就价值千金。 科举取士,可从来不仅仅是读书写文章这么简单。 还要关心时事,关注朝廷动向。 孟行不急落笔,靠在椅之上闭目沉思,给人一种睡过去的感觉。 他想到早先南阳郡守告知的主考官来历。 此人是陈国中书侍郎吴林,字中易,清河郡人士。 “系统,调阅陈国中书侍郎吴林吴中易所有文章。” “正在查阅……” 一篇篇文章出现在孟行脑海之中,小到吴林平日随笔,参加聚会的诗作,大到此人当年科举三试的所有卷子。 孟行一目十行,重点关注吴林近三年以来所有落笔文字、朝廷奏章内容来了解此人政见。 没过多久,他便有了大致的了解。 此人是清河党,是主张“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的一派。 陈国新君即位三年,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新老交替,而清河党已在朝廷之中占据不少席位,可见新君也是新人有着新气象。 孟行心中已经有数。 再看“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每个人看待见解不同,有的认为这是大智若愚,有的认为是明哲保身。 而孟行认为,邦有道则知,这里的有道,极其狭隘,仅仅指自己才能被诸侯国国君重视,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借国君之力被实现,无论是富国还是变法,只是一种士为知己报恩的情结,并未有家国天下的高度和情怀。 在分封制时代,一级只效忠一级,也就是只知有将军不知有国君,邦有道的道从何而来呢? 在他前世的春秋末期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是魏国培养了大批的知识分子,称士,但是这些士中很多都投奔了敌国,并最终反过来攻打培养自己的国家。 比较有名的魏国将军吴起,是和战神白起齐名的将军,离魏赴楚,并反过来重创魏国;商鞅,离魏赴秦,一样反过来攻打魏国。 一個士,被国君重用,思想和理念被诸侯认可,那这个诸侯国就是有道的邦国,这是道吗? 邦无道则愚,在国家政治混乱的时候,装疯卖傻,躲避灾难,不能说不对,但绝对不是什么道,这和普通人或者说小人没有什么区别,趋利避害,人的本性而已,不值得夸耀。 格局太小者,不足以称之为道,没有为之献身必要的不足以为之道,只不过是谋取名利的口号而已。 孟行的见解,其实与清河党的政见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不过他认为人治完全不能解决朝廷积弊端,所谓“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不过是一次次的循环罢了。 相比人治,孟行宁愿相信冰冷的、没有感情的系统来进行资源的再分配。 孟行有时候也在想,或许这就是系统选择他的原因,但是这个聊天系统,又是谁创造的呢? 孟行摇摇头,不再多想,此时距离进入考场已过了半天,别的秀才已经草稿都打了好几篇了。 既然知道吴林的偏向和立场,那么所作文章根据这一点来作即可。 孟行整理思路,既是振兴吏治……他也不反对,虽不能根治,但缓解也是好的,故此,应该也能算一种政见相同? 到了这时,孟行仍旧还未动笔,他再次调阅其他清河党成员的文章,以求全面。 这与他以往作这种考试文章追求四平八稳是一个路数。 一直到了傍晚,孟行这才睁开双眼,提笔破题: “盖处常易,处变难……” 因为腹案早就打好,随后就是洋洋洒洒,大谈振兴吏治、开放言路,大量引用吴林吴中易以及清河党成员观点、论点、论据,这也是前世考公务员考试的应试技巧。 一时笔走龙蛇,一气呵成,仅仅一个时辰便答卷完毕,效率无双。 卷面整洁,无有错字,也不曾犯忌。 交卷! 考场的外帘官应声而来,也不由多看他两眼。 做到傍晚才交卷的秀才不少,就是做到大晚上的也不少有,但这个人一觉睡到下午,醒来刷刷刷一个时辰做完立刻交卷的,便有些狂生派头。 外帘官自收卷、糊名等一些列操作,这才将考卷送交内院,由内帘官分发到各房考官审阅。 这些各房考官多是主考官的心腹,对交上来的试卷先行审阅,觉得不错的交由主考官最终评定。 这时,主考官房内,主考官吴林吴中易正在闭目养神,他大约四十年纪,已经是中书侍郎,是朝廷的三品大员,称得上年少有为。 吴林深知这是因新君即位才给了他机会,而他们清河党的理念正好符合新君的口味,少年君主意欲励精图治才令他们这些少壮派有上升之机。 但朝廷之内,顽固派、保守党势力仍旧根深蒂固,他们清河党的根基尚浅,还是无法正面对抗。 而三年一次的科考,正是补充新鲜血液的最好时机。 像他这样的三品大员,本来是不会轻易下到下面的郡县来主持乡试的,但南阳郡不同,此地物阜民丰不说,还是运河枢纽,是十分关键的位置,若是能得此地士绅支持,他们清河党就能得到极大的助力。 故此吴林在这里主持考试,也不敢大意。 他看看时间,叫人掌灯,随后询问: “各房有推荐上来的卷子没有?” 吴林手边已经收了一些卷子,都是留中待评。 其实在中午的时辰,就有不少才思敏捷的考生先交了一批卷子,觉得不错的先留下了。 而下午到傍晚时分,则是有最多的考生交卷,这时候各房考官手中应该有不少卷子。 吴林振奋精神,南阳郡这科的人才,应该多半都在这一批卷子里面,再晚交卷的他就不看好: 要么资质愚钝,要么太不自信、太过保守,这显然与他们清河党理念不合。 听他询问,各房考官便抱着一大堆试卷送来,都是觉得不错的,铺在桌上令吴林观看。 吴林只是一扫,心中已经有数。 像他这样的三品大员,国运大量凝聚,从中抽取力量轻而易举,可以说是有了神通法术,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景象。 比如这一批试卷上散发的光芒与气息,是否何乎本朝气运,这是第一位,若是出现排斥现象,说明是离经叛道,文章再好也是不取,甚至以后这个秀才还是进行监视,是否有异心、异行,是否与境外势力勾结…… 而与本朝气运相融的也有不同,有的锐气十足,有的暮气沉沉,有的灵动跳跃,有的顽固不化……不同的理念落在纸上,气息也有差别,一目了然。 与他们清河党相合的,总不是那些暮气深重的。 只不过虽大致能区分,还是要看过才是。 吴林先看一篇,乃是挥斥方遒,大谈忠君爱国,但是把大智若愚的愚说成愚蠢的愚,他们清河党要是取了这样人,就是跟自己做对…… 再看另一篇,则是大谈进退之道……嗯?要是君主无道就明哲保身,那你还参加科举做什么?当官做什么? 一连看了好几篇,吴林都不甚满意,把文章抽到一旁不留。 为以示公正,而这些文章还要经过其他几位副考官看过才能定为落卷。 这次吴林虽是主考官,权限很大,但也不能只手遮天,保守党之中,同样有代表来参加南阳郡的阅卷,免得这批南阳郡的举子名额,全被清河党占了! 吴林不满意抽到边上的卷子,有几篇被一人留了下来,此人手边,也存了一些卷子,同样是留中待评! 这人,是朝廷从三品,太仆寺卿刘昊然。 吴林暗暗皱眉,这个养马的! “咦?” 突然之间,吴林目光一扫,看到刚铺展到桌上的一张考卷,还未看内容便先看到上面的气息浮现,先是厚重沉凝,行成一团不散,可见理论已成一套,便不会显得虚浮而似空中楼阁。 再看则有锐气,却引而不发,并不伤人。 吴林心中一动,这篇文章上的气息竟引起他身边国运之气所呼应,竟是十分契合。 而这时太仆寺卿刘昊然也看了过来,这一位朝廷的从三品官员也深谙望气术,同样看到这篇文章的特异,连忙来看。 其他副考官,同样是围了过来。 众人看到: “盖处常易,处变难……” 正是孟行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