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院子_第14章 大哥天成(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大哥天成(一) (第1/2页)

    第14章大哥天成(一)

    潘天成是周母和第一任丈夫所生,早年周母嫁给了老鹰崖半山腰的一户潘姓家里,在方母生下潘天成的第7年,她的丈夫就得病死了,家里只剩潘家老母亲和这对孤儿寡母。

    解放初期,西南地区农村物资匮乏,潘家没了男人便失去了家庭主要劳动力,生存成了这家人最大的问题,为了活命周母不得以再改嫁,在媒人的撮合下她嫁给了同是残疾人的护林员周良民。

    母亲改嫁后,潘天成就随潘家老奶奶住进了乡里的孤老院,直到他十六岁那年,潘天成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他又回到了原籍农村插队当上了知识青年。

    周淑芬讲到她大哥潘天成的时候,眼神里表现出了明显的崇拜之情。她回忆起小的时候,有一年开始闹饥荒,老鹰崖上的大多数人家都食不果腹,好多人都快饿死了,为了填饱肚子,村民们都到处挖野菜、剥树皮、刨树根来吃,野菜挖没了、树皮、树根都吃光了就挖观音土来充饥。

    观音土俗称高岭土,颜色呈白色土质细腻,通常在岩石的夹层中发现;人吃了观音土很快就有饱腹感,但不会被人体养吸收消化更没有营养,吃多了也会导致腹胀和排便困难,甚至出现死亡。

    周母的重组家庭没并没有摆脱贫瘠,她和周良民先后生下了三女一儿,两个双都是残疾人,平日里在生产队所挣的工分只能抵一个健壮的成年人,家里分到的口粮少之又少,因而一家人经常吃不上饭,挖野菜、剥树皮、刨树根来吃成了这个家庭的常态。

    闹饥荒那几年,还未成年的潘天成经常从孤老院里跑出来,带着淑芬、淑碧这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到深山里去挖野菜、刨树根、摘野果子,在他的带领下两姐妹总能收获满满,淑芬讲到这里的时候,她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潘天成从小就是脑子机灵,胆识过人,在他15岁那天,见自己母亲的重组家庭生活困难,又从她母亲口中得知自己的姨妈生活在三百公里外的蓉城,蓉城地处川西平原,土地肥沃,年年粮食丰产。潘天成就凭方母给的姨妈家大概住址,一个人爬火车前往三百公里外的蓉城,硬是让他找到了姨妈家,还借到了二十斤借粮票回来。

    回到生产队后,潘天成依然展现出了他不凡的领导能力,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冲在最前面,很快他就在众知青当中脱颖而出,19岁那年便当上了生产队长。那时,好些城里来的知青姑娘都把他当成了偶像。

    潘天成还未成为队长之前,一直寄宿在队里的老谢头家里。老谢头家有一个女儿小潘天成两岁。潘天成住进老谢头家第一天,谢小妹就对这个长相英俊,身材壮实的青年心生情愫,潘天成也对这个情窦初开的女子有几分好感,同在屋檐下的两人感情也快速升温。

    在潘天成当上生产队长后,老谢头便顺水推舟将女儿谢小妹嫁给了他。潘天成结婚的消息就像一颗炸弹,炸毁了那群视他为偶像的知青姑娘们所有地幻想。而在这一群知青姑娘中仍有一位姓徐的女子,深深的爱着潘天成,这也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婚后,潘天成和谢小妹搬进了生产队公社旁两间闲置的土坯房,两人过起了平淡而幸福的小子日,谢小妹也为他生下两个儿子,潘天成给大儿子取名先峰,小儿子取名先军。

    80年初,随着政策调整,一大批知识青年开始陆续返城,一些有背景、有人脉的城市家庭青年都在托关系找单位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