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_第260章 能不能别照镜子啊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 能不能别照镜子啊喂! (第1/4页)

    泽娜知道该怎么演就好办了。

    接下来的一周,剧团紧锣密鼓地排练,《狩猎》终于可以正式登上舞台。

    ……

    1902年2月1日,傍晚。

    夏目漱石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陆,咱们最好快些。别忘了《罗马假日》在皇家歌剧院演出的时候,大门被围得水泄不通,咱们差点儿没挤进去。”

    陆时正在用打字机敲字,

    他头也没抬,

    “稍等。”

    夏目漱石凑过来,看了眼稿件,

    ——

    彼得一世无疑是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

    在他的带领下,国家开始转向:

    告别东方,走向西方;

    告别中古,走向近代;

    告别愚昧与落后,走进现代化。

    同时,他也不断地强化国家的军事力量,建立军事学校,大力加强军官素质,强化军队装备,建立起一支强劲的军队。

    ……

    ——

    “噗!”

    夏目漱石忍不住笑喷,

    “‘彼得一世无疑是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看到这句话,尼古拉二世可能会吐血。”

    陆时耸肩,

    “我想,即使是最具革命性的俄族人,也反驳不了这句话。他们憎恨沙皇,却也得承认彼得一世的丰功伟绩。”

    这是必然的。

    在类似《文明6》的游戏里,俄国的领袖永远只有两个:

    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世界公认,谁能反驳?

    当然,这是沙俄,后面那些巨人不在讨论之列。

    夏目漱石轻笑,

    “不过,你这么写,我总感觉尼古拉二世不会同意《大国崛起·俄国篇》出版。”

    陆时无所谓,

    “在沙俄的环境,我也没指望它能出版。”

    夏目漱石暗自佩服,

    陆时就是这样,

    永远热烈、永远仗义执言,不会为了区区黄金而折腰。

    夏目漱石又读了几段,随后问道:“那你写完之后,准备差人送往莫斯科或者彼得堡吗?”

    陆时“嗯”了一声,

    “送去试试呗~说不定尼古拉二世脑抽同意出版了呢~一百根金条可不是小数目。”

    夏目漱石:“……”

    心说,

    刚才那些想法是自己唐突了。

    陆时伸个懒腰,将稿件放到旁边整理好,

    “走吧。”

    他在鱼缸上倒扣一个木制餐盘,防止吾辈又折腾小懒。

    随后,两人出门。

    天气寒冷,

    太阳已经落山,天空呈现出深邃的蓝色,点缀着几颗早亮的星星。

    rudder的窗户却开着,

    里面飘出酒臭和香辛料的混杂气味。

    夏目漱石说:“看,酒馆大门旁有《狩猎》的海报。”

    海报是请康定斯基设计的,

    中心部分是戏剧名称,采用了醒目的白色字体,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名称下方则是一幅精美的插画,

    画中,一只鹿在树林中奔跑,形象生动而逼真。

    神奇的是,鹿的身上散发出柔和的光芒,给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感觉。

    夏目漱石沉吟,

    “在《狩猎》中,鹿有象征意吧?”

    他读的书多,知道其中必定有些门道。

    陆时说:“你听说过一个病症……准确地讲,应该算是一种症状,叫作‘雄鹿热’。”

    夏目漱石有点儿晕,

    “动物造成的传染病吗?”

    陆时大笑,

    “不不,我刚才说了,那不是病症。‘雄鹿热’这个词其实最早在北美兴起,意思是猎人看到漂亮的雄鹿后,身体会出现发热病人的症状,简单来说,就是太激动。”

    夏目漱石挠头,

    作为宅男,他是不懂户外狩猎的乐趣的。

    这时,一架马车驶来,

    车夫探出头,

    “陆爵士?”

    夏目漱石用胳膊肘捅捅陆时的腰眼,低声打趣道:“伱现在可是名人。”

    陆时却不觉得有压力,跟车夫说了目的地,

    两人登上马车。

    之后,他继续刚才的话题:“你为什么会注意到鹿?”

    夏目漱石被问得一愣,随即回答:“我也不……我想,应该是看到海报之后产生的联想吧。图片总是比文字更直观的。”

    这正是文字和画面的区别所在。

    以电影为例,

    很多导演会用特殊的动物来进行象征,

    羔羊代表受难或赎罪;

    黑猫代表不祥;

    蛇代表再生、变化、智慧;

    ……

    导演们通过特写、引导等电影镜头技巧,引起观影者的注意。

    但在这方面就难了,

    单靠文字,营造的联想是羸弱不堪的。

    陆时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