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_第八章 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 (第1/3页)

    “若能成功,则先生不负左将军多年厚遇,你辅佐其平定天下的理想还能继续,老夫人又焉能不喜呢?”

    张绍起身后退一步,朝徐庶长拜顿首:“是背负弃主恶名、被人嘲笑不能善始善终,令老母整日心怀愧疚以泪洗面?”

    “还是一举震惊天下,让自己忠孝两全?”

    “这两条路摆就在面前,请徐先生抉择!”

    缄默,院中陷入了奇异的缄默,面对张绍又一次的道德绑架,徐庶一言不发,面色严肃,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张绍呢?他飞速说完这些话后就低着头,额头冷汗津津,甚至有点不敢去看徐庶的眼睛?何也,心虚啊。

    别看张绍方才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其实都是装的,这整个计划他给自己打几分呢?顶多五十!及格线都到不了。

    没办法,这是仓促想出来的,在徐庶进门前,张绍都不曾动过这念头。直到旁听母子对话,徐老夫人让张绍见识了何为“忠义”,徐庶则展现出自己的纯孝,以及对刘备满满的歉疚,这让张绍觉得可以利用。

    等张绍再救下自缢的徐老夫人,也算还上了欠她的恩惠,此事便水到渠成了。之后支开夏侯霸不要太顺利,二舅是老实人,太容易忽悠了。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反应过来,回来将徐庶带走?张绍必须考虑,这会不会是自己和徐庶仅有的独处机会!

    所以张绍只能赶鸭子上架,在短短半刻钟内,拼凑出个“诈降曹操,赤壁战后发动南郡豪杰举事”的粗糙谋划。

    若有时间慢慢打磨,张绍有信心表现得更具说服力,但他根本没办法细细组织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这其中最难解释的“为何笃定曹操必败”更只能模棱两可,托言于鬼神之事,指望徐庶和其他古人一样迷信。

    但徐庶好歹是史书留名的智谋之士,他会轻信吗?

    张绍心里没底,因为这个计划里,风险全得徐庶来担,他必须亲自联络反曹力量、去等待不知真假的前线败绩。曹操多疑,每时每刻都有暴露风险,徐庶必须用自己前途和老母的性命去冒险!

    还有诈降背刺,符合徐庶自己的立身原则吗?张绍可清楚记得,三国演义里,徐庶在母亲死后,还被曹操故意派去刘备处出使,这就是典型的君子可欺之以方,让徐庶碍于信义人言,无法复投刘备……而此刻的徐庶,又持何想法呢?

    越想漏洞越大,张绍将计划评分再降二十,准备好在徐庶断然拒绝后,自己哈哈几下当此事未曾发生,至少尝试过了,不留遗憾嘛。

    “此事出于我口,入于徐先生耳,相信他不会出卖我,再说了,我一个八岁稚童妄图拉他入伙背刺曹操,说出去谁信啊?”

    说来惭愧,整个计划中,只有张绍处于绝对安全的位置。

    徐庶终于不再死盯着张绍,而是闭上了眼睛,左手开始捏自己的眉心,这几天他实在是太累了。自母亲失散后,徐庶便再没合过眼,三天两夜不睡觉,还在汉水和当阳间来回奔波百里,身体已到极限,内心则充斥着背弃主公的愧疚、对曹军囚母相逼的愤怒。

    更别提今日进门短短一刻之内,便骤然遇上亲母自杀这种惊吓,徐庶越发心力交瘁。

    这还没完,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张绍又忽然跟他说了一大串令人惊愕的事,从未卜先知江东使者鲁肃前来联盟,到预言曹操必败,再至怂恿徐庶“诈降”以图大事。单独拎一件出来都足够让人消化半天,忽然打包在一块塞过来,如此大的信息量,让徐庶的脑子差点宕机,到现在头都还嗡嗡作响。

    所以徐庶才一直被张绍牵着鼻子走,对无法解释的异事,甚至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