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座_三百五十七章 三本奏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五十七章 三本奏章 (第2/3页)

在岭南,鞭长莫及啊,惟愿他福大命大吧”

    柳轻侯最初知道是王銲买凶来杀自己时,直恨不得王鉷立刻就遭天雷劈了最好,现在却真心实意盼他能好好活着,至少真相查明之前千万别死,世事离奇真是一言难尽。

    说完转身要回房时,吉温突然压低声音来了一句,“监察,隐身幕后的会不会是东宫?”

    柳轻侯脚步一顿,并未过多沉吟便摇头道:“此事难说,虽然现在看来东宫可疑,但我不信太子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会这么蠢?此案太大,若依着我的本心真是躲的越远越好,惟其如此,我等在经手时容不得半点揣测,一切皆需用证据说话,唯此方能不误人不自误”

    “可惜了,这实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啊”

    柳轻侯转身过来看着吉温,“吉君可知秦延寿之事否?”

    吉温点点头,此事之前闹的好大,而且还事涉柳轻侯,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前车之覆,不可不鉴哪”说完,柳轻侯没再停留,转身回了房。边走边想,如今之东宫实已成了动荡之源,几乎是尽人皆知太子之位不稳,就连吉温这样的小吏都眼红着希望在这个机会中捞一把,那地位更高的人呢?两京以及地方怀有这样想法的人又有多少?

    柳轻侯对大都督府的态度从最初的疑虑到点点滴滴确认其安全无虞后便开始全力准备他的奏章,这将是一个浩大的文字工程,至少得由三个本章构成。

    一个本章是对此次巡按淮南的观风总结,这是必须要做的作业,但他也并不想例行公事的敷衍过去,只是因为目前只到过扬州,这份本章材料不足尚不能下笔。

    第二个本章是对周忠弊案的弹劾。对此,柳轻侯的构思里并不想仅仅是就事论事,除了将弊案本身说清楚之外,他更多的考虑是想建言朝廷以此为契机对天下粮仓进行一轮总盘查,并由此案提出自己对朝廷粮政监管制度的反思与查遗补漏。

    在这个收税仍旧是租庸调实物税的时代,粮政实在是太重要了,百姓交的是粮,朝廷收的是粮,粮食的价值其实已远远超越了粮食本身,它就是朝廷财富的体现,是大唐盛世最重要的根基。

    唯有真正盘清楚这个家底,才能对当前大唐国力有个最客观的认识。而盘查本身又是对如今大唐吏治的总检验。

    若最终结果真如杜甫所说是“公私仓廪俱丰实”吏治也总体清明,那开元盛世就是坚如磐石。

    眼瞅着开元十六年马上就要结束,先天两年,开元十七年,眼瞅着李三儿登基为帝将满二十年,如果这次注定将历时弥久的大盘查能够顺利推行,就将是对他励精图治二十年施政的总检验,亦将是开元极盛之世到来的锦绣铺垫。

    这已经是篇极大的文章了,遑论还有第三个建言变革漕运制度的本章。身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超越历史阶段局限性的深远眼光,但也因此就注定了这份要超越漕运变革本身的本章将异常难写。

    开元天宝间实为中国数千年地域经济发展的大转关关口,在此以前的数千年间,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以降,黄河流域的北方都一直是中国大地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以及经济中心。

    但随着江南的开发,尤其是西晋灭亡典午南渡后三百年间江南大开发的加速,中原大地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浩浩大势,值此数千年之变的关口,有志于冲击开元极盛的大唐帝国有必要主动认知到这一点并积极有所作为。

    沟通南北的漕运可不仅仅只是一条漕粮通道,它应当是大唐帝国庞大身躯上最重要的一条主动脉,如果它作用发挥的足够好足够充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动辄肠梗阻,其必将成为大唐国力的倍增器,同时在政治上亦可使大唐之内政更为和谐,凝聚力更强。

    这是政事堂宰相们该操的心哪,柳轻侯领着监察御史的俸禄却要操宰相乃至皇帝的心,为将大唐推上真正的开元极盛做谋划,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有杂事,包括对那两人的后续审讯都交给了吉温与俞判官,柳轻侯躲进大都督府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