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_第十二集 王母娘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集 王母娘娘 (第1/7页)

    西北边陲,千里草原,万里黄沙。

    陕甘一带,有上古部落名,名谓猃狁,周人称为西戎,都于今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犬戎地处西北边远地带,属于周朝荒服,依照周制,须常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

    周穆王十二年,少师奏报。

    少师:查今岁荒服诸部,惟犬戎抗命,没有及时进贡。

    穆王:蕞尔番邦,竟敢如此无礼。传令!待我亲自领兵征伐。

    大臣祭公、谋父闻此,一齐出班谏阻。

    祭公、谋父:彼荒服之地,只须按时朝拜可矣,有何宝物贡献天朝?依我等之议,陛下宜行文王耀德息兵之策,不宜劳师远征,徒耗国库民力。

    穆王:此时不征,待其坐大,再征迟矣。我意已决,二卿勿言。

    早春二月,草木未发,周穆王率军西征。因进兵阳纡,一战获胜,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又得炼赤刀一把,用之割玉,如同切泥。

    穆王虽然一战得胜,但由于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高压征伐政策,自始荒服者不至,边远国家亦不再前来朝见天子。

    西戎边夷不朝,穆王愈发大怒,于是重整人马,二次讨伐。经过一场激战,周天子复以大获全胜告终,获其五王,并将部分戎人迁到太原。

    穆王不肯干休,乘胜继续西伐,进军至昆仑之丘,到达西王母国。后世考证,西王母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以西宁、兰州为前庭,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

    长河落日,转又玉兔东升。镜头回转兖州曲阜,鲁国都城。

    鲁国曲阜宫内,第五任君主鲁魏公在位,苍须皓发,执政时间已超过五十年之久。

    周康王时,诸侯中有四大辅臣,乃是鲁国伯禽、卫国康伯、晋国侯燮、齐国丁公。

    据《史记》载:“幽公弟晞杀幽公而自立,是为魏公。”则鲁魏公弑兄自立,可见其阴狠果决性格。由于鲁魏公得位不正,内乱未平;又有周昭王南征不反,故导致淮夷地区诸部不服周室,渐生作乱之心。

    便在此时,徐夷国君便率淮夷诸部侵扰宗周,自称徐偃王。

    徐国建都徐州,距离鲁国都城曲阜只二百多里,本在鲁国军力威慑之下,此时敢于反叛,虽不明其直接原因,鲁魏公或有过错,故而引发徐偃王之乱。

    鲁魏公闻警,急派斥候骑乘快马,一路往西,驿站交替,向天子奏报。

    周穆王当时正在敦煌,闻报徐戎作乱,遂命车神造父驾车,日驰千里,返回救乱。

    造父驾车东云,飞临曲阜上空,按落云头。鲁魏公见天子驾到,率鲁国群臣接出宫城,拜迎圣驾。周穆王引鲁国之兵南行,与徐夷之师相遇微山。因见叛军势大,周军又大半屯于西戎未还,周穆王只得暂时作出妥协,遣使前往徐偃王营中,封官议和。

    天使:奉周天子诏旨,封徐偃为东方诸侯之首,命为东伯,就此罢兵。

    徐偃:若要罢兵也可,周天子须承认我偃王封号。

    天使:天子息兵之意甚诚,你休疑惑。待我奏请天子,必有答复。

    使者还至周营,向天子复命,说徐君要讨王号之封。周穆王闻而大怒,即命造父驾车奔赴楚国,传旨楚侯,要其发兵攻徐。

    车神出马,千里长途瞬息便至,来至楚国,即宣天子诏旨。

    楚文王奉天子诏命,不敢怠慢,即刻举兵,北伐徐夷。徐偃王虽敢反周,却不敢抵抗楚国,闻说楚文王北来,于是主动撤走,率众隐入深山之中。

    平定徐偃王之乱后,周师陆续东还。穆王于是继续东进,抵达九江,平定徐夷全境,继而挥师南征。通过征伐,东南许多方国部落归周,由此周朝势力远达长江下游。

    南征获胜,穆王仿照祖先成王之举,乃在涂山会合诸侯。

    经过涂山大会,周穆王名声大振,誉满天下。

    造父善马,除原有两匹神驹之外,又寻得良骥六驾,献给天子。穆王见而大喜。

    穆王:我原有双驹,是为赤骥、盗骊。今贤卿复得其六,依据毛色之别,可分别命名为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

    造父:善哉,陛下天才,赐此佳名。总计八马,可名八骏。

    穆王:有此八骏,某朝发东海,夕止昆仑可矣!

    遂以造父御马西征,至于青乌之所解地,名为乌居三危山,在今甘川交界处。

    徐偃王甚是淘气,闻说穆王西征,复带族众自山中杀出,勾结淮夷大举西侵,前锋直至芮国华阴,深入成周之境,逼近宗周。

    驿马传报,十万火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