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写诗换读书 (第1/2页)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北流吟完此句,放下纸张,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陈有鸟。 两首短诗,都是佳作,虽然篇幅短小,但用字运词,意韵悠远。 “这是你的旧作?” 所谓旧作,便是以前就写好了的,孟北流很难相信一夜之间,这个学生能新创两诗。 陈有鸟略一迟疑,回答道:“在崂山修道时,观望四季变化,见日月雨晴,偶尔有感,便写了些诗句。” 孟北流点点头:“崂山道场乃神仙之地,景观万千,的确能催发人的诗意才情。呵呵,你有这份文才,不如直接去当个诗人,很快便能蜚声文坛。” 陈有鸟眨了眨眼睛:“诗人哪有官人来得有用?” 孟北流听了,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不遮不掩,坦坦荡荡,端是实诚人。” 诗人求名,官人求权,在士大夫的阶层,开口闭口,都是清誉名望。但孟北流何许人也,阅人多矣,在官场沉浮,经历坎坷,早看破人情世态,见识过无数腌臜嘴脸,这些人满嘴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娼女盗。陈有鸟既然来拜师学官文,毫无疑问,自是要考科举博取功名,然后入仕为官的。 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如果陈有鸟假惺惺说些冠冕堂皇之词,反而会让孟北流看轻了。 诗人有好的名声,所谓“风流才子”,但也仅此而已。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才子诗人活得狼狈不堪,颠肺流离,郁郁不得意。而不少大官,他们也写诗,更多只是当做业余爱好,抒情言志罢了。主业与爱好,两者要分开来说,不是那么回事。 孟北流撸了撸胡须,又问:“你主动献诗,应是有所求吧。” 陈有鸟说:“我初来读书,无奈家境不济,缺书可读,因此想求老师借书。” 孟北流眼皮子耷拉下来:“借书?这倒让我为难了。” 在印刷技术落后的世界,书籍可是相当珍贵的资源,是以很多的文人都有着“书不外借”的规矩,非知己好友,很难借到书。 陈有鸟道:“我问老师借书,不外借,只在草堂内读。 闻言,孟北流微微沉吟:“你的意思,是要来抄书?” 书籍难以复印,抄书是不二选择,弄来一叠空白纸张,一字一句地抄写。许多人的藏书,其实都是这么抄过来的。 陈有鸟回答:“我不抄书,仅是阅读。” 孟北流一笑:“你写的诗很不错,老夫见猎心喜。这样吧,你每写一首诗,只要得到我的认可,我便让你在草堂看书一刻钟,如何?” 陈有鸟听了,立刻兴奋地道:“好!好!一言为定,多谢老师。” 孟北流见他高兴的样子,心里犯了嘀咕:一首诗换一刻钟的读书时间,可不是简单的事。 诗词文章,心血凝结,要入得孟北流的眼,绝非随便写得出来。而一刻钟的工夫,咬文爵字,能看几页书?除非陈有鸟有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赋本事。孟北流却不知道陈有鸟不是来抄书,也不是来看书,严格地说,他只是来翻书的。 这个世界的行文造句讲究言简意赅,文言古文,故而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