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_第十三章朝堂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朝堂事 (第1/2页)

    每日去女塾上学放学,卢秉真和两个堂姐的关系在相处中日渐融洽。几日之后便是上巳节,卢秉真与两位堂姐约好了到时候一起出门。

    就在她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悠闲的闺阁生活时,卢蕲和李氏却是在为她发愁。

    因为,卢蕲终于瞒不过目光如炬的父亲卢峙,让卢峙知道了皇后娘娘与东宫太子对九娘有意之事。

    那日看似是个寻常清晨。

    卢峙本人不喜欢繁文缛节,也不喜欢小辈们每日来打扰他与幕僚们商议处理公务。是以,卢秉真等一辈小辈们每日只需要去父母那里请安便可,并不需要去卢峙的渊山堂。

    但卢蕲夫妻还是需要去渊山堂的,一来是做儿子的要给父亲请安,二来也是卢峙有时要在朝堂之事上指点儿子一二。

    这日便是卢蕲领着妻子李氏去给父亲请安。

    “儿子/儿媳给父亲请安,愿父亲福寿绵长。”

    卢峙微笑着让两人起身,闲话家常几句之后,突然话锋一转说起卢秉真多婚事来。

    “九娘今年也有十四岁了,她学问礼仪都不错,在世家之中名声也出挑。你们做父母的有没有给她择定夫婿?”

    李氏心中一紧,下意识就觉得卢峙是知道了皇后娘娘和东宫太子的事情,只能勉强地笑着说道,“刚刚随郎君从京外回京,媳妇还在瞧,这京中俊秀郎君不少,想必不需要多久就能为阿蕤挑个好郎君。”

    卢峙对此不置可否,儿媳李氏看中王家七郎的事情他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若非有太子殿下这个选择,王家七郎确实也算是个乘龙快婿了。

    只是,若是九娘嫁入东宫,范阳卢家或许有再进一步的可能性。

    至于那些世家从未有嫁女入东宫的惯例,卢峙在心中只觉得嗤之以鼻。不过是一群在落寞边缘摇摇欲坠的世家自诩清高,而搞出来的遮羞布罢了。

    前朝盛行察举制,官员的任用考校全部都掌握在世家手中,即便是帝王也不得不与世家共天下。

    可是新朝开国高祖是个乱世而起的枭雄人物,他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在立朝之初便定下本朝以科举制选拔任用人才的定例。

    虽然后来高祖因为四处征战留下暗伤积劳成疾而死,年轻的新君又难以服众导致各地时有叛乱贼子,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帝国的根基也开始越来越稳。

    科举制刚开始时,因为藏书典籍和有名的授业先生都掌握在世家之中,所谓科举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察举制的表现而已。可是自朝中开创太学、广收弟子以来,世家的权利被不断的削弱,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至此,世家再不复前朝时的荣光。

    而新君渐渐年迈,成了心机深沉的年迈帝王,他积威甚重,开始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独断专横,也开始日益猜忌渐渐长成的东宫储君,逐渐沦为权利的傀儡。

    按照卢峙的眼光来看,太子萧旻其实是个合格的储君,乃至于合格的帝王。太子礼贤下士又心有成算、意志坚决又兼听则明、最重要的是有为君王者的胸怀。

    而且卢峙能看出太子萧旻不是为了权利而疯狂的人,至少目前还不是,太子心中似乎还有很重要的东西占据着一席之地。这对于皇权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臣子来说可谓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如今太子面临的形势也是云波诡谲,上有年迈帝王父亲的猜忌、下有长成兄弟们的不怀好意,对内要应付帝王家的种种漩涡、对外还要应付纷繁复杂的政事。

    听闻北边草原之上又推举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斛律可汗,正在伺机挥兵南下。这次可与数年前那次弹尽粮绝后的无奈之举不同,他们休养生息多年,势要前来南边掠夺汉人的金银粮草。

    是时候了,范阳卢家该考虑要不要下筹码了。

    卢峙看着眼前强装冷静的儿子和已经连笑意都维持不了的儿媳,思索着要不要将九娘嫁入东宫。

    此事有利也有弊。太子似乎对九娘颇为有意,若是赌赢太子登基,或许范阳卢家能借后族之名再上一层楼。

    但是嫁女入东宫无疑是告诉所有人,范阳卢家站队东宫太子,或许等不到太子登基就先引来皇帝猜忌。如今范阳卢家荣宠在身,是否有这个必要冒险?

    瞥一眼神色冷肃、渐渐坚决的儿子卢蕲,卢峙最终还是暂且按捺住了这个打算。

    他老了,范阳卢家早晚是要交到儿子卢蕲的手中的,卢蕲极为宠爱唯一的女儿九娘,更是完全无意让女儿入东宫。

    他可以顺水推舟一把,但是没必要为了不确定的权势让儿子与自己离心。太子殿下如今处境也未必对登基有稳妥的把握,或许王家七郎才是更稳妥的选择。

    想到这里,卢峙摆摆手示意儿子儿媳都出去吧。

    卢蕲夫妻连忙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